口罩,这个平时谁都不会关注的小众产品,将注定成为2021年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畅销的紧俏产品。
在疫情期间,很多人买不到口罩,但由于前期全国人民都在家自我封闭,很少出门,所以口罩的实际消耗量并不是很大;虽疫情的缓解,随着复工复产越来越成为重点,口罩的大量消耗才真正开始。毫无疑问,在近期口罩一定是最紧缺的商品,但问题就在于:这种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究竟能持续多久?如果现在投资口罩生产线,会不会刚建好,需求就迅速回落,结果投资打了水漂?所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口罩需求量的变化做一个详细的预测分析,对于近期决策是否投资口罩生产线,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我们分析结论是,最近2个月左右,都是进入口罩生产的机会窗口期。核心原因是,在未来大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口罩的需求都十分巨大;而在疫情结束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口罩的消耗量也会比以往高出很多倍。口罩的需求主要由两部分所组成,一部分是人们的实际使用消耗量,另一部分是要增加的储备量,我们测算后发现,2021年这两部分需求加总后,口罩的总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只,是往年的50倍,而销售额将达到4000-5000亿。
首先,看实际消耗量:口罩的实际消耗量会随着复工复产持续不断的增加,虽疫情的彻底结束,实际消耗量会逐步降低,这样的一个过程会持续3-6个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19年底中国的就业人口有7.76亿人,如果这些人都正常上班,假设有2亿多人由于特殊原因不用佩戴口罩,每天有5亿人正常上班,再假设每人每天只消耗一只口罩,消耗量也达到每天5亿只(这其实较为保守的估计数)。中国目前的产能将远远不足,按照媒体上的说法,2月底中国日产口罩会达到1.8亿只,仍将是严重供不应求。另外,目前疫情已然浮现在全球扩散的趋势,这会带来很多国家对口罩消耗量的大幅增加。
其次,看储备需求量:即便在疫情完全结束后,所有人都心有余悸,所以从家庭企业到政府,都需要有相当的储备,这个储备量也十分巨大。若能够买到正常平价的口罩,对于一个家庭或企业来说,储备1-2个月的口罩消耗量是很正常的,而政府的储备量会更多大。
实际消耗量加储备需求量,将形成大半年到一年的持续巨量需求,这个需求需要巨大的产能来支撑。
口罩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新兴行业”产业链配套完整,上游产业链主要是聚丙烯(PP)、聚酯等原材料,中上游产业包括PP无纺布、熔喷布、鼻梁条、耳带材料及口罩打片机、口罩带点焊机、口罩包装机等生产设备,下游产业链包括口罩生产商以及包含线上线下的市场流通环节。
2015年-2020年,我国口罩产业快速地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2020年我国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2021年医用口罩需求爆发式增长,医用口罩产值增长率将明显提升,将拉动整个口罩产业产值增长。中国口罩最大产能总计约2000万/只天,其中医用口罩产能约220万只/天,医用N95口罩的日产能仅约60万只,可见N95口罩仍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2021年一季度,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投资和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0.5%;酒精产量同比增长24.8%;口罩产量同比增长3.5倍,各类口罩日产能从几千万只扩大到几亿只。截至2021年4月5日,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已超过150万件,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预计未来半年,全国口罩市场需求量将达到约2000亿只。口罩的产销都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生产多少市场就可以消耗多少。由于疫情期间的卫生健康普及教育,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重视卫生健康的防控,所以,即使疫情之后,口罩生产企业仍会面临巨大的需求,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愿意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电子体温计、空气消毒机、多次循环电子口罩等,都将日益普及,成为大众日常需求品。
为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产品质量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2021年5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决定联合开展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印发《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方案》提出,着重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五类防疫物资及其重要原辅材料加强监管,保障防疫物资全产业链平稳运行。
本研究源自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完整报告《2025-2031年中国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市场研究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的浓缩部分,您若想对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相关行业,完整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订购详情见报告最后附件